编者按:建设教育强国,书写陇原答卷。近年来,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和本科教育教学核心地位,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为充分展示办学成效,全面展示育人亮点,进一步提振精神、凝心聚力,圆满完成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迎评工作,实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加快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奋力书写教育强省“河院答卷”。学校推出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专栏。
马克思主义学院:办好立德树人关键课程 培根铸魂育时代新人
马克思主义学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马院姓马,在马言马”的鲜明导向和办学原则,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践行“为谁建设马院”“建设什么样的马院”“怎样建设马院”的办院理念,以省级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为契机,不断提升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水平,持续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有力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为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发挥应有作用。学院于2019年入选“甘肃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培育单位”,2023年获批全省第二批“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
一是政治建院,全面加强党的领导
学院党委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把深学笃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引导全院师生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把党中央、省委和学校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到学院人才培养、学科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科学研究、管理服务等各个领域和教书育人各环节,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近年来,学院先后获“先进基层党组织”“样板党支部”培育单位,学院为“第二批新时代甘肃省高等院校党建“标杆院系”创建单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层层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成功召开党员大会,完成了院党委换届工作。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师生头脑。坚持以党建为引领,落实“第一议题”制度。
二是使命立院,推动思政课守正创新
学院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把牢思政课政治引导功能,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提高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让学生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根基越筑越牢。积极拓展教学资源、丰富方法手段、创新教学模式,深入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通过集体备课、全员练兵、以赛促建、听课互评等举措,提升思政课教师讲准、讲深、讲透、讲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道理”的能力水平,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坚持以“大思政课”综合改革为牵引,将新时代伟大变革的生动实践转化为鲜活课堂,高质量开发教学案例和教学素材,开好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凝心聚力打造“思政金课”。
三是人才强院,打造高素质思政课教师队伍
学院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坚持“党管人才、学科聚才、精心育才、服务润才”,严把思政课教师准入政治关、师德关和业务关,不断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积极打造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新时代高素质思政课教师队伍,为学院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学院现有思政课专任教师 47人,其中教授 5人,副教授 20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5人,在读博士6人,博士学位教师占比 47%。近三年来,组织思政课教师参加省级以上培训学习118人次,参加教育部、教育厅集体备课活动160人次,参加思政课教师理论基地专题研修、马工程重点教材、思政课教学能力提升等线上线下培训研修92人次,8位教师到复旦大学进行课程进修;组织思政课教师在高台干部学院、哈达铺干部学院开展“深化党史学习效果,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创新”等主题实践研学活动3次。近年来,1位教师获甘肃省普通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成才奖,1位教师获甘肃省园丁奖,1位教师获“甘肃省教学名师”荣誉称号,3位教师获得省级“教学能手”表彰奖励,2位教师入选甘肃省宣传文化系统理论界“四个一批”人才项目,1位教师入选省级领军人才,1位教师入选青年“四个一批”人才项目。蔺海鲲教授和张正琴博士主持的工作室分别被省教育厅确定为“甘肃省思想政治理论课蔺海鲲名师工作室”“甘肃省高校辅导员张正琴名师工作室”。
四是科研兴院,夯实思政课理论根基
学院善于从思政课教学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联系实际解决问题,通过激励引导、专家帮扶等举措,努力营造全体教师从事科研、重视科研的氛围。近年来,持续推进与复旦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兰州大学、新疆师范大学等多所院校的共建与合作,学院整体科研水平明显提升。在《甘肃社会科学》《西南民族大学学报》《光明日报(网络版)》《中国社会科学报》《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中国民族报》等高级别刊物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获得国家社科基金规划项目、教育部社科规划项目,国家民委、省教育厅、省教科所等科研立项20余项;5门课程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14门课程为校级重点课程;3名教师获得省级“教学能手”表彰奖励。
五是服务助院,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学院始终把青年学生培根铸魂、成长成才作为思政教育的目标指向、未来希望,与党委宣传部、党委学生工作部、团委等相关部门协同合作,在思政课建设、党建工作、科技立项、大学生“青马工程”、劳动教育和志愿服务等方面共同发力,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升。近三年,学生教师资格证考试通过率达到98%,21名学生获国家级奖项,129人次获省级、校级奖励,校级科技立项数49项;积极开展学业警示,累计学业警示10人次,学生顺利毕业达100%,学位授予率99%;学生就业去向落实率保持在88%。
六是借力帮院,彰显思政育人社会价值
学院不断拓展对外交流与合作,推动校地合作、校校联合、馆校融合,为在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贡献力量。学院依托4个省级科研平台、3个校级科研平台、两个省级名师工作室,举办“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及中共党史党建学学科建设”“甘肃省‘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高端学术活动10场次;依托蔺海鲲名师工作室设立中小学工作站,与甘州区教育局合作开展金种子教师计划,深入推动地方大中小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进程;积极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河西走廊智库的研究工作,学院负责人担任学术顾问并参与横向科研项目“二十四节气文化内涵研究”课题研究,对纪录片的总体思路、文化内涵、表达方式、拍摄手法等进行具体指导,《二十四节气》纪录片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发现之旅频道首播;与张掖市党史研究室、张掖市档案馆签订合作框架协议,针对张掖市发展过程中的重点人物、就重要事迹进行深入研究,共同研究、弘扬、传承红西路军精神;积极承担党的十九大精神、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四史”学习教育等培训、宣讲工作,组织教师宣讲团与学生宣讲团赴校内各单位、校外企事业单位、社区、农村等宣讲200余场次,受到校内外师生、校外干部群众的广泛好评。
回顾过往,落地生根,硕果累累;展望未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紧紧围绕“高举一面旗帜”“凝聚一支队伍”“建设一个学科”“开好一类课程”的办学目标,坚持“马院姓马、在马言马”的鲜明导向和办学原则,以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为基础,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生命线,以强化学科内涵发展为关键点,铸魂育人不忘初心,立德树人牢记使命,不断书写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