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党代会以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对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始终把牢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党的建设、学院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合作交流各项事业取得新成绩。
一、筑牢党建“主阵地”,让思想教育实起来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和二十大精神,深入持续抓好学院党委中心组、各党支部和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组织师生党员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不断增强党员干部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二十大精神学习,通过党委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思政理论课建设研讨会、集体备课会、主题团日、主题班会、“党史小讲堂”、马克思经典读书会等活动形式,扎实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把党的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和历史经验,有机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积极引导师生员工“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努力使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思想自觉、行动自觉,使宗旨意识、爱国主义在新时代得到再升华。
学院领导班子团结协作,主动担当,建成了一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素质优良、富有活力、师德高尚、教研兼长、梯次有序、富有创新精神和高度社会责任感的思政理论课教师队伍。学院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在省级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杆院系”培育、人才培养、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工作中取得了实效。学院获批“第二批新时代甘肃省高等院校党建‘标杆院系’培育单位”。
二、坚持引进与培养相结合,打造一流师资队伍
学院承担着全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工作,并设有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现有教职工62人,专任教师58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22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7人。近年来在教学科研中取了较为丰硕的成果,教师先后获得甘肃省园丁奖、省社科成果一、二等奖、甘肃省青年教师成才奖、甘肃省教学名师、省级“教学能手”等荣誉称号。学院牢固树立教学中心地位,深入推进“专题授课+”教育教学改革,扎实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融合发展。依托现有平台积极开展大中小幼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行动,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培养方式,努力培养理论基础厚、专业技能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性专门人才。
三、不断推动改革创新,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学院落实教学检查督导和集体备课制度,以立德树人为根本遵循,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三进”工作,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组织学院思政理论课教师在复旦大学开设专题研修班,全面系统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断提高教书育人的能力和水平。获得甘肃省高校教学竞赛奖励6项,4位教师获得省级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学院学生在各类竞赛中获奖36人次,2人参加全国大学生论坛并交流发言。
四、顺利通过省级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评估验收,学院建设成效取得新突破
学院强化科研团队建设,努力推动改革创新,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学风建设取得新成效,教学科研取得新进展。学院获批甘肃省第二批“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八年来,教师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甘肃省人文社科项目等各级各类项目16项;教师的教学科研成果获得甘肃省第十七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甘肃省社会科学院第十五届青年社科优秀成果奖、张掖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18项。
五 、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增强服务社会能力
学院积极承办各类大型学术会议。承办甘肃省“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讨会等学术活动101场次,邀请省内外知名专家学者160多人次来校指导交流,增强了学院师生与知名专家的沟通力度。学院分别与复旦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了协作共建交流座谈会,协调建立校外教学实践研修基地9个,依托蔺海鲲名师工作室、张正琴名师工作室和四个省级科研平台与国家级和省级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开展结对行动并签订合作协议,为提高教学实践水平、增强学生实践能力搭建了良好平台,在共建共享取得实效。
六、重视红色文化教育,建成红色基因传承教育基地
结合学院学科建设、专业发展、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服务管理等实际,组织开展红色基因传承教育实践阵地建设,推动红色基因传承工作走深走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内容,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深入挖掘革命历史,整合红色文化资源,创新红色基因传承形式,当好红色基因的传承者、实践者和引领者。
站在新的起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将坚持“马院姓马、在马言马”的鲜明导向和办学原则,锚定“一流马院”不负重托,不遗余力;聚焦“一流课程”,筑牢主阵地,坚守主渠道;打造“一流师资”,潜心教书,用心育人;开展“一流研究”,传承弘扬红色文化,提升教学科研能力;培养“一流人才”,不畏艰辛,不负韶华,在新的征程上,书写新的篇章!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