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扎实推进学校“三抓三促”行动,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师资队伍科学研究水平,3月21日下午,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召开历史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讨暨创新团队科研项目论证会。学院负责人、历史学专业负责人和历史学专业教师参加会议。
会议首先就历史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认真研讨。历史学专业负责人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结合专业特色、人才培养定位和课程体系设置,并对标《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从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方向选修课程、课程设置与毕业要求的关系,以及相关课程与教学实践的时间等方面提出具体修改意见,与会老师围绕上述主题进行认真讨论。学院负责人指出,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围绕一流专业、一流课程的建设展开,切实提升本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并对照专业认证和审核评估相关要求,努力推出符合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新文科建设要求、具有鲜明时代和地域特色的高质量人才培养方案。
会议还就团队科研项目的凝练与申报进行了深入讨论。学院一直积极响应并实践学校“做河西文章、出特色成果”的科研理念,开展有组织的科研,积极凝练方向、培育团队、加强合作,推动学院整体科研水平的提高,切实发挥科研对人才培养、学科专业建设的支撑作用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每位老师要结合自己专业特长,积极凝练河西研究课题,融入河西研究团队,努力推出高质量科研成果。会议通过热烈讨论,一致同意组织人员编写“河西走廊与丝绸之路研究丛书”,并根据每位老师学科专业特点作了明确的分工。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做河西文章,已形成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鲜明时代特点的研究领域和方向。在河西史地、敦煌学、简牍学、河西旅游开发、西北民族研究、丝绸之路研究等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形成了明显的学科优势和鲜明的地域特色。近年来,学院教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8项、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5项,发表河西研究论文多篇,出版了《河西通史》《汉化与胡化:汉唐时期河西的民族融合》《魏晋十六国河西镇墓文、墓券整理研究》等专著多部,共有20多项研究成果分别获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甘肃省高校优秀社科成果奖和张掖市优秀社科成果奖。
(供稿: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